从创业八社区网格员“早看窗帘晚看灯”的守护,到奥林一社区“乐立方快乐周三‘伴’”课堂里留守儿童的笑脸;从“橄榄绿”老兵放映队236场光影坚守,到全市“银龄暖阳”温情覆盖,我市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为核心的邻里守望行动,让“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在油城扎根,让奉献的底色在邻里互助中传承。
织密服务矩阵,高效整合资源
“开展邻里守望行动,不能‘一刀切’,得先知道居民‘盼啥’。”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以社区为志愿服务主阵地,构建“部门统筹+志愿服务站牵头+志愿队伍联动”三级工作体系,打破传统志愿服务零散化局限,实现资源高效整合。
红岗区形成横向覆盖“区属部门+行业组织+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纵向贯通“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的三级服务网络,推动专业资源下沉基层。今年以来,该区晨曦社区已开展8期惠民大集、600余场义诊义剪,惠及上万居民。
创业八社区推行“1458N(有事我帮您)”工作法,联合14家驻区单位引入家政、医疗等多元服务,融合专业社工与志愿者力量,累计解决1300余件民生难题。银浪街道发掘退役老兵特长,组建“橄榄绿志愿服务队”,聚焦“技能服务+情感共鸣”,受到一致好评。
数据显示,目前大庆市有43万名注册志愿者,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近1.3万场次,年服务时长超98万小时,这支队伍成为推进邻里守望、构建和谐社区的坚实基础。
打造特色IP,从普惠走向精品
我市通过培育特色队伍、创新载体,推动邻里守望从“普惠服务”向“特色精品”升级,打造一批志愿服务IP。
资源整合方面,市委社会工作部依托老年协会培育60余个助老品牌,发展银龄志愿者超1.2万人。龙凤区程大姐调解队创新“银发调解+律师+心理咨询”模式,十年化解纠纷超2200起;“圆梦爱心之家”志愿服务队促成32对单身老人牵手,开展义剪325次、助浴126次,捐赠衣物超1.6万件。针对特殊儿童,我市推出“庆心护童”行动,构建“学业帮扶+安全守护+情感陪伴+家庭赋能”四维体系,已覆盖217个社区,服务超8000人次。同时,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配齐基本保障业态,各县区通过“惠民大集”探索“便民+服务”新模式。
文化凝聚上,我市倡导“加入一支队伍,收获一群邻里”。“老兵放映队”以“固定站点+流动放映”的形式送电影到基层,还结合亲身经历讲红色故事,散场后帮居民修小家电;创业八社区组建46人“会战宣讲团”,将“背投影仪讲会战故事”搬上情景剧党课,线上线下受众超万人。各社区还借节日举办爱心捐赠、文艺汇演等活动,促进邻里互动,提升居民归属感。
共建共治共享,激活治理内生力
市委社会工作部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多元力量参与,构建共治共享格局。立足“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理念,以社区志愿服务站培育助老品牌,78岁的老会战闫大爷说:“志愿服务站让我退休后能发挥余热,服务邻居也充实自己。”
我市巾帼志愿服务活力十足,依托6家公益社会组织、3.1万名巾帼志愿者,打造“情暖母亲、情暖夕阳”等六大品牌,嵌入基层治理。让胡路区融合高校、物业、社会组织等力量,通过“双向进入、交叉兼职”形成合力,该项工作实施以来,累计走访700余次,梳理631条资源清单、匹配489条需求清单。
从“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织密民生保障线,到“专业引领+特色品牌”激活治理内生力,再到“社会化参与+共治共享”构建新格局,大庆市委社会工作部以精准服务破题、专业引领筑基,将奉献共享植入城市血脉,书写大庆“社区和美、人民幸福”新答卷。
记者:徐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