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型话剧《铁人》的旋律在大庆歌剧院响起,台下观众热泪盈眶;当俄罗斯少年的笑声回荡在大庆石油馆,中外文化在此交融;当大庆石油馆里“小折耳根”们化身“小小石油工人”体验“破冰取水”,红色研学焕发新生……这一幕幕鲜活场景,正是大庆文化体育旅游集团(以下简称“文体旅集团”)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结出的硕果。近年来,文体旅集团以“啃硬骨头”的决心推进改革,从主业深耕到结构优化,从机制创新到产业融合,让曾面临“文化强、体旅弱”困境的文旅版图,绽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聚焦主业“精耕”,让文艺“热”起来、旅游“火”起来。按照改革要求,文体旅集团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主业融合、均衡发展目标,改变了文化强、体育和旅游偏弱现状。改革以来,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在此前提下突出创意、优化流程,注重质量、生产精品。推出的主旋律话剧《铁人》不仅是“精神大餐”,更是“市场宠儿”——21场演出场场爆满,近50万元票房收入打底,还获得了2024年国家舞台艺术基金250万元扶持;儿童剧《大狗》凭借童趣创意斩获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100万元资助,《芬芳的泥土》成为全省党员教育“影像教材”。油田冰雪嘉年华43场驻场演出点燃冬日激情,线上售票量创下新高,让“冷资源”变成“热经济”。2025中俄“友谊之光”跨境研学活动,100余名俄罗斯师生走进大庆,在大庆石油馆内的“干打垒”厅听会战故事,在博物馆看城市变迁,中外青少年的笑脸,成了大庆文旅最生动的“活广告”。
聚焦精干高效,优化层级结构和人员,用“减法”换“加法”。内设机构从11个精简到10个,子公司从9家合并为7家,23%的缩减比例让部门职责更清晰;注销低效培训公司、划转文旅资产,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用工总量从326人减至281人,中层干部从71职压减到38职,46%的减幅让管理层级“扁平化”。
聚焦“薪酬绩效”改革,有力调动全员积极性,让员工干劲“足”起来。《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精准“画像”,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考核指标,“业绩好不好,数据说了算”;薪酬与绩效直接挂钩,“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业绩突出的员工收入最多能差出30%;竞聘上岗更让“千里马”有了舞台,一批年轻骨干通过竞聘走上管理岗。
聚焦制度建设,全面提升了管理效能,让发展“稳”起来。先后完善、制定了内部管理制度70项,有力提升了内部管理水平。改革后,所属子公司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鼓励二级单位提高市场创收能力;实行项目小组制,打破分工界限,鼓励员工发挥所长,对引进重大项目并组织实施的团队实行经济奖励。全面运用“四个体系”闭环工作落实机制,创新、完善运营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从任务下达、过程跟踪到结果考核,全程管控不“掉链”。
聚焦融合“破圈”,推进产业融合升级,让资源“活”起来。企校融合“育新人”,大庆石油馆联合6所驻庆高校建基地、办社团,3000余名大学生在这里实训演出,艺术沙龙、义务培训开展200余次,校园与舞台实现“双向奔赴”;企企联合“拓市场”,联手市总工会打造的“产业工人思想教育基地”升级为省级基地,“大庆礼物”市集征集1048件文创作品,大庆石油馆与市贸促会合作,打造了大庆名优特产品展示中心,入驻企业88家、产品621种;文旅融合“创品牌”,“破冰取水”“会战口号”等研学课程成了“网红打卡项”,“农业研学——春华秋实之旅”等线路丰富了“工业+农业+生态”版图,就连“松基三井”也变身“大庆从这里走来”研学旅游基地。
“如今,大庆文体旅不仅有好话剧,冰雪游、跨境研学也都成了新名片。”文体旅集团相关负责人的话,道出了主业转型的显著变化。改革中,文体旅集团锚定“文化立魂、体育赋能、旅游拓面”目标,把“单打独斗”变成“三个主业联动”,让每一分投入都结出“双效”硕果。
从话剧舞台到冰雪赛场,从大庆石油馆内到研学路上,文体旅集团的改革实践,就像一场“春雨”,滋润着大庆文旅的“土壤”。如今,这里既有《铁人》这样的“精神大餐”,也有冰雪游、跨境研学这样的“流量担当”。未来,文体旅集团还将继续改革步伐,让更多文化精品、旅游新景、融合业态走进大众视野,为建设“三个城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大庆新实践贡献更多、更好的精神动力、文化支撑。
记者: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