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祚君在换热站检查压力变送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大庆市热力集团,提到黄祚君的名字,人们总会联想到一连串闪光的荣誉:全国劳动模范、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首届“大庆工匠”、“永远跟党走最美奋斗者”……然而,比荣誉更厚重的,是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在供热一线坚守的匠心、不懈的创新,以及对万家温暖的执着守护。
今年51岁的黄祚君是大庆市热力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集团地理信息及供热节能研发带头人。1998年,黄祚君从部队退伍后被分配到了大庆市热力公司,在设计所从事绘图工作。“跨学科”的黄祚君凭借着对计算机的热爱,以及自己的坚韧和努力,不仅完成了“从工到匠”的蜕变,更成为了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
他先后在设计所绘图员、监察中队长、生产班长、队长、技术员等多个岗位历练。黄祚君告诉记者,供热图册数据不全不准、地下管网情况不明,这些都是长期困扰供热行业发展的难题。他就想,如果有一双“透视的眼睛”,把地下的热力管网看得一清二楚,那抢修时就会事半功倍了。
为了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查明地下管网状况的本领,他自费购买学习资料,利用业余时间埋头钻研网页制作、地理信息系统等前沿技术。无数个披星戴月的夜晚,见证了他从门外汉到技术大拿的艰辛付出。2013年,凭借扎实的技术积累,他牵头组建了供热地理信息创新工作室。
一年夏天,黄祚君和同事们下阀井探测,井里潮湿闷热,都是蚊子。同事刚要下去,就被他拦住了,“我来”!虽然就10多分钟,但等他上来时也被咬得浑身是包。“能拿到第一手资料,吃点苦也值了!”黄祚君说。经过大家的努力,他们最终成功创建了覆盖4100多万平方米的供热地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对地下供热管网环境信息从采集、存储、检索到数据分析、显示的全流程数字化、网络化、系统化管理,极大提升了供热专业化管理水平和区域性供暖保障能力。
黄祚君的创新脚步从未停歇。以大庆市区电子地图为基础,他创新性地创建了车辆GPS卫星定位与供热一次管网动态监管平台,通过无线视频传输实现实时动态连接,保障集团对一级管网巡查、无人值守站监管以及应急抢修过程的全局掌控。这一全省首创的监管平台,显著节省了供热运营成本,提高了供热效率,为大庆的环保事业贡献了力量。黄祚君以自主创建的地理信息平台为依托,创新采用多仪器组合侧漏技术,累计为集团节约供热资金高达2800余万元。
如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黄祚君创新工作室”已成为攻克技术难题的“孵化器”。工作室成功解决了十余项供热领域的技术瓶颈,其中申报国家发明专利的“按压复位自动排气阀”获得了省总工会5万元的创新补助资金。因成绩卓著,工作室先后被授予“大庆市劳模创新工作室”“黑龙江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近两年来,黄祚君积极投身“五个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开设劳模、工匠大讲堂20余期,充分发挥了创新工作室对人才培养、技术传承的模范引领和集聚辐射效应。
黄祚君以潜心钻研、永不懈怠的工匠精神,守护热网安全,护航万家温暖,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