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木板,一把刻刀,于黑与白的方寸天地间,镌刻下工业时代的铿锵印记。近日,大庆青年版画家董鸣的作品在三大国家级展览中接连亮相,让这座石油之城孕育出的独特艺术形式——大庆版画,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10月10日的观澜版画美术馆里,作品《言传身教》出现在第26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上;10月12日,《凉山新歌》作为特邀作品,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我们:与时代同行——当代中国女艺术家优秀作品展”中展出并收获赞誉;次日,作品《无坚不摧》又于第二届延安木刻版画双年展中惊艳登场。短短三天内,董鸣的作品先后出现在国家级大展的舞台上,充分彰显了大庆青年版画家的创作实力与艺术影响力。
“能够连续入选三个重要展览,是对我们坚持大庆版画创作理念的肯定。大庆版画最打动人的,是它骨子里的工业气质和黑土地特有的豪迈气息。”董鸣说。
39年前,晁楣、范垂宇在大庆举办版画创作班,将版画的种子深埋于这片沃土。自此,大庆版画开启了一段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创作历程,涌现出大批展现石油工业城市风貌与中国工人阶级精神力量的作品,逐渐成为大庆地域文化的重要标识。2020年,大庆版画被正式列入黑龙江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方水土育一方文化。大庆这片创业热土,滋养了范垂宇、陈彦龙、何乃庆、墨建杰、郭万林、周泗、齐国军、董鸣等老中青三代版画家。他们始终坚守创作一线,记录着大庆与中国工业发展同频共振的历程,镌刻下属于北方大地的时代印痕与文化记忆。
截至2025年8月,大庆版画获得了不少国际级、国家级赛事奖项,国际奖3人次,国家级金奖18人次、银奖32人次、铜奖49人次。这里面还包括“鲁迅版画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入选展览者更是不计其数,展现出强劲的创作态势。
据大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大庆市版画院院长陈彦龙介绍,早期的大庆版画多聚焦于石油生产的宏大场面与工业形式的美感表达,凝聚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进入后工业时代,版画家们则更多寻求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形成了大开大合、富含石油精神与奉献气质的绘画风格,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工业题材版画创作的重要群体。
在老一辈艺术家的悉心指导下,以董鸣为代表的新一代大庆版画家不断推动艺术创新。她的作品《言传身教》既延续了关注社会现实的创作视野,又融入了当代审美理念,展现出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大庆版画的传承也逐步走向系统化与教育化。自2007年起,陈彦龙走进湖滨学校,开展儿童版画教学与师资培训,随后,蔡醒善、冯亚发、张玲辰等传承人接续努力,将“大庆市少儿版画”打造成全省知名的美育品牌。墨建杰等艺术家也深入校园与工厂推广版画教育,为这门艺术的未来储备新生力量。市直机关二小版画社团学生罗悦琳说:“我觉得版画特别有意思,能用刻刀画出大庆的磕头机(抽油机),还有石油工人们的故事。”
大庆版画的传承与发展,是传统工艺与现代工业文明深度融合的生动例证。从车间井场走向艺术殿堂,从师徒相传拓展至校园传承,这把刻刀记录的不仅是艺术的演进,更是一个时代的变迁。
刀锋流转,木屑纷飞。在这片工业沃土上生长起来的版画艺术,正以它独特的语言,向世界讲述着大庆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