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香港大会堂举办的“庆国庆·纸缘纸文化系列2展览”中,4件来自大庆的省级非遗项目“北方民俗剪纸”作品——《陶母退鱼》(刘延山)、《对鹤》(刘柳)、《和美中华》(蔡玉珠)、《莲座宝瓶绘繁华》(李宏波)惊艳亮相,以独特的艺术语言传递大庆人的家国情怀,致敬伟大时代,礼赞盛世中华,也展现了剪纸艺术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

《陶母退鱼》(刘延山)

《对鹤》(刘柳)

《和美中华》(蔡玉珠)

《莲座宝瓶绘繁华》(李宏波)
北方民俗剪纸作为我市的省级非遗项目,以其“黑土文化”为精神内核,线条层次分明、构图饱满生动,素有“一剪千金”之美誉。而在这一传统艺术的现代表达中,刘延山剪纸艺术工作室无疑走在了前列。
传承有序
“传帮带”到“产学研”的立体化网络
刘延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北方民俗剪纸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长期致力于民俗文化与工艺美术的挖掘、保护与创新。他所创立的“意象剪纸”理论体系,使作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方意象学派风格。
由其领衔的“刘延山剪纸艺术工作室”,作为国家级非遗剪纸项目传承基地,联合黑龙江大庆、辽宁渤海大学、浙江海宁、福建拓荣靴岭尾村四地力量,构建了“高校+企业+社区+乡村”的立体化合作网络。工作室不仅搭建了北方民俗剪纸艺术馆、北方民俗剪纸创作基地等平台,更通过“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模式,让剪纸艺术走进高校与社区,年均开展活动超30场。截至目前,已培养人才3600余人,签约带徒28人,真正实现了非遗技艺的代际延续与活力激发。
创新有方
从纸上艺术到生活美学
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同时,工作室积极探索剪纸艺术的当代价值。通过“产学研”协同,研发了43个系列非遗衍生品,并获得8项国家专利。
从《和韵满堂》等吉祥主题的宣纸原作,到书签、桌摆、挂盘、灯饰、环保布袋等文创产品,剪纸艺术已悄然融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乡雪传情》《多彩大庆》《大美中华》等系列作品,更是将地域文化特色与剪纸艺术巧妙结合,展现了剪纸在讲述城市故事、塑造文化品牌中的无限潜力。
传播有力
从北国乡土到国际舞台
刘延山的作品曾多次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手工艺徽章认证”与“亚太地区卓越工艺奖”,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科威特国家博物馆等海内外机构收藏。此次作品亮相香港,不仅是北方剪纸艺术的一次精彩展示,更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生动实践。
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藏乾坤。北方民俗剪纸,这门根植于黑土地的古老艺术,正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播。它剪出的是线条与图案,承载的是时代的精神与民族的记忆,也剪映出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盛世华章。
记者: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