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弦一木,传承千年清音;一凿一刻,尽显匠人匠心。
近日,由大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ぶ行闹靼斓摹昂悍缜僭稀钡诙炝跽贾止す徘僖帐踝髌氛乖诖笄焓型际楣菥傩?。61张手工制作的古琴,诉说着这项千年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走进展馆,观众们被一张张造型典雅、音色沉静厚重的古琴所吸引。这些作品出自大庆斫琴匠人、省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刘占柱之手。据他介绍,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有三千年以上历史,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而制作古琴的技艺,被称为“斫琴”,是一门需要倾注数年心血的传统手艺。
刘占柱的手工古琴制作技艺沿用古法,需要历经选材、琴面、槽腹、合板、灰胎、髤漆、上弦等百余道工序,全部依靠手工完成,制作一张琴往往需要两到三年时间。在传承古法的基础上,刘占柱还创新设计出具有大庆地方特色的“海霞式”古琴,该琴式以松嫩平原的朝霞暮霭为灵感,琴身线条如湖波荡漾,展现了北方湿地的独特韵味,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古琴制作最讲究‘轻、松、脆、滑’四善?!绷跽贾担〔囊“倌昀仙寄?,木质稳定,共振效果好。每一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因为这关系到琴的音色和品质。无论是传统琴式还是创新的“海霞式”,都遵循着这一制作理念。
在刘占柱的工作室里,年轻的学徒正在学习古琴制作的基本功?!盎岬徘僬撸疃嗳昕裳С身角偌家?,然而,零基础者需要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毖皆楸硎荆丫诠ぷ魇已傲肆侥?,越来越感受到这门技艺的魅力。
如今,这门古老的技艺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斫琴技艺走进校园,成为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重要课程;通过网络直播,更多人可以直观了解古琴制作的全过程;而像“汉风琴韵”这样的展览,则让古琴艺术走进大众视野。
“研琴亦研心,守艺更待承艺者?!绷跽贾?,他最大的心愿不是制作更多古琴,而是让这项传承千年的技艺能够延续下去,“古琴不仅是乐器,更承载着中国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理想?!?/p>
慕名来参观展览的市民王艳说:“原来只知道古琴好听,今天才知道制作古琴这么讲究,每一张琴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
千年琴韵,薪火相传。从师徒相授到课堂传承,从作坊制作到创新发展,古琴制作技艺在新时代找到了一条活态传承之路。古老的非遗技艺,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奏响新时代的华彩乐章。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翠